如需海外保险相关咨询,请留下您的问题和联系方式,收到留言后我们会及时与您联系。
|
|
|
郎教授痛批的港险,却让张兰在资产冻结中保住2个亿。港险到底如何看?微信被一条视频“轰炸”了。是郎咸平教授的,言辞犀利,直指香港保险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好几位企业家客户转给我,语气里带着一丝疑虑和好奇。 郎教授看到的,是一个投机者,追求短平快的收益,眼里的“坑”和“套路”。而我和我的客户们,那些在商海里真正搏击过风浪的人,看到的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关于收益的“误解”:我们追求的,从来不是7%的“神话” 郎教授说,要70年才能拿到7%的收益。他说得对,也不对。 说的对的点是70年长期收益复利7%,但是从这里开始就混淆视听了,毕竟复利7%和7%这是两件事。而郎教授一个经济学家在这么简单的事情上会出现失误? 说的不对的点是,目前市场的绝大部分产品,不是某一家,是基本上全部的保险公司,在第6-7年就可以领取总保费的7%。而且我给所有客户说了,如果你领取,那就是单利7%不领取就是复利滚存,这个大家都能接受,不知可否。 这个千万别犟,我的很多客户已经回本并开始领取了,有图有真相。 市场上的保险公司都是150年-200年的公司经营历史,如果如郎教授所说的,都是骗子,那所有的公司都是骗子?亚洲的金融中心是骗来的?我看不尽然吧~ 香港储蓄险的现状与本质 不少人对香港储蓄险的高预期收益表示疑惑,其实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保险。其本质是一个具有保本特质的全球化资产配置组合(只要长期持有,就不会出现亏损)。以下是关于香港储蓄险的简要概述: 长期持有保证本金的稳定性: 香港储蓄保单的价值由保证现金价值 + 非保证分红构成,均明确写入合同。即使分红为0,仅靠保证部分也能全额拿回保费。 全球资产配置: 香港储蓄险的底层资产包括投向全球优质资产的资产 高预期回报的来源: 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如30%固收 + 70% 股票的组合,再借助保司资管团队的主动管理,扣除成本后,给到保单持有人的IRR可能超过6%。 我们遇到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我自己可以通过买股票,投私募,投房地产基金来增值,为什么要投你们的保险?” 但正如原凤凰卫视执行台长、搜狐公司副总裁刘春对自己这几年调侃:之前的投资绝大部分已清零,幸亏买了点保险。 “有没有发现,你在2015年以后做的投资,绝大部分已经清零了,包括若干新三板公司、港股公司、房地产基金等。我说的是我自己,凭运气攒的钱,凭本事快亏光了。幸亏,我买了点保险,并且,还在工作。” —— 刘春 聪明人,从不用惊喜去赌未来。他们用耐心,来守护未来。 有钱人从不关心别人赚了多少,只关心自己得到了什么 郎教授提到了香港保险代理人收入高,甚至有人年入200万港元。听起来是很高,对吗? 但你我都知道,哪个行业都有金字塔尖的精英。在金融中心香港,生活成本极高,一个普通中产家庭,月收入8万港元都未必能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至于说投保人的钱开支票给代理人、代理人直接拿回家……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监管严格得超乎您的想象。 您的保费,只能直接打入保险公司的官方账户。代理人的佣金,是保险公司在您保单生效且过了冷静期后,支付的“劳动报酬”。这报酬里,包含了专业的咨询、量身定制的方案、以及未来几十年如影随形的售后服务。 关于时间的“陷阱”:这哪里是陷阱,这分明是壁垒 郎教授说,港险是个长期投资,提前取会亏。这话说得太对了!我甚至要为他鼓掌。 但这恰恰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为什么? 因为它用“时间”这把温柔的锁,帮你对抗人性最大的敌人:冲动和短视。 想想看,当市场狂热时,你是不是想加码?当市场悲观时,你是不是想割肉?你的多少财富,都消耗在了这种情绪的追涨杀跌里? 一份好的储-蓄险,就像一位沉默而坚定的管家。它在帮你管住那只“闲不住的手”,逼着你做正确但反人性的事:长期持有。 对于企业家和高管而言,这笔钱的意义,更是“资产隔离”的防火墙 。 俏江南创始人张兰利用香港保险隔离资产风险 在张兰与CVC Capital Partners的法律争端中,精心构建的信托架构因自身违规行为而崩溃,尽管如此,两份香港保险单(总保费高达31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亿余元)仍被保留,守住了财富。 一切源于张兰与CVC基金的对赌协议。 十几年前的俏江南是国内高端餐饮的代名词,刷盘子出生的张兰将俏江南做到这样的规模也已经非常了不起,但张兰并不满足于此,想要将俏江南做到上市。 所以,有了后面一系列的操作,包括找鼎晖投资获取2亿资金用于扩张门面,并签订了对赌协议,为方便上市张兰不惜变更国籍。 而事后并未如愿12年证监会披露俏江南IPO申请终止审查,虽然后来转战香港仍未如愿上市,由于触发对赌条款,2014年以3亿美元收购82.7%股权的CVC入主俏江南。 同样在2014年,为了实现财产保全和继承,张兰成立家族信托壳公司Success Elegant Trading Limited(简称SETL),接着成立海外家族信托The Success Elegant Trust,受益人是她的儿子汪小菲及其子女,托管人为亚洲信托(Asia Trust Limited)。收到CVC的转账后,张兰很快就把其中1.42亿美元转到了其家族信托名下的银行账户内。 但后来,CVC基金与张兰矛盾不断升级,开始向张兰追债。去年2022年11月,张兰的家族信托竟然被“击穿”了,随后张兰提起上诉。 根据新加坡最高法院判决结果显示,张兰上诉被驳回。这意味着,张兰在与CVC的多番诉讼中最终败诉,张兰欠CVC基金1.4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8亿)及其利息,其家族信托所在海外银行账户,最终还是被债权人CVC接管。 家族信托最核心的优势,就是通过转移资产所有权给信托机构,以达到资产隔离的目的,实现债务风险隔离、财富传承等效果,怎么到了张兰这里被“破防”了? 家族信托之所以被击穿,张兰“控制权过高”成了关键,随着新加坡高等法院判决书公布,张兰的一系列转账细节曝光。 张兰和CVC争论的焦点,是家族信托所在银行资金的实际拥有权。 新加坡高等法院认定张兰是其离岸家族信托所在银行账户资产的实际控制人,因此同意了CVC提出的任命接管人的申请;张兰则认为,SETL受益人为她的儿子汪小菲及其子女,这笔钱和张兰无关,所以CVC无权接管。 2014年-2015年期间,在没有证据显示受托人发出指令的情况下,张兰指示SETL的瑞信银行账户对外转出7笔资金,其中3笔转给汪小菲、4笔转到张兰的个人账户。 正是这几笔说不清用途的转账,成为了判案的关键,家族信托安全的前提是信托设立的目的是他益而非自益。 你把信托受益人设置成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叫他益,设置成自己就变成了自益,而自益信托是没有财产隔离功能的。 与前面7笔转账不同的是,用于支付保费的三笔转账:2015.3.3分别转出990万美元和604万美元两笔保费到宏利人寿保险账户、2015.3.4转出1,488万美元到全美人寿保险账户,合计3,000多万美金、约合2亿+人民币的保费,在程序上非常完备。 对此,新加坡最高法院判定,向宏利和全美人寿支付的保费,没有证据表明这些交易不是用来保证汪小菲的利益的,所以没有认可CVC的追偿,2亿+人民币保费得以保全。用人话说,就是这个钱可以证明张兰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儿子汪小菲,不是自益而是他益,所以得以保留。 在关键的节骨眼上,张兰选择把钱放进了保险。 如果那3000多万美元的资金没有用于投保,而是一直留在家族信托中,一定会被执行。 警示&启发 1:创业者要警惕贪功冒进,经营企业需稳扎稳打,张兰作为草根出生的人,跟专业的人玩资本肯定出于弱势,如果张兰去不启动上市计划,也许俏江南今天会发展的很好; 2:市场环境多变,面对多重不确定因素,规模到了一定的程度,财富保值增值、资产隔离、家族传承可能远比赚多少利润来得重要; 3:无论家族信托还是保险,都是未雨绸缪时的保护工具,但不一定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但总归做了,就比不做机会更大,像张兰的案子中,如果那3000多万美元的资金没有用于投保,而是一直留在家族信托中,铁定会被执行。 4:不要忽视境外保险的资产保护价值,海外保险尤其是香港保险在保值增值、资产隔离、高效传承等方面有明显优势,这是为什么很多富人选择赴港投保的原因,在风雨来临时为你保驾护航! 贾跃亭为家人用港险守住财富 贾跃亭技术性离婚,然后技术性破产,同时未雨绸缪地在人生高光时刻为女儿留下一份不可撤销的人寿保险信托。 图为贾跃亭妻子甘薇女士在保诚购买7500万美金(约5亿人民币)人寿保险的电视新闻报导。 他们用港险的“不灵活”,构建了自己财富版图里最灵活的“救生筏”。 关于条款的“苛刻”:你眼里的麻烦,是我心里的保障 当风险来临,郎教授推崇的房产,股票,现金是第一时间被冻结和执行的资产。而保单,这个你认为你掌握不了的东西,恰恰可以保护你的资产。 郎教授还提到了无限告知、赴港签约、理赔纠纷……听起来好麻烦,对不对? 但在我们看来,所有的“麻烦”,都是为了最终的“不麻烦”。 “无限告知”很严苛? “必须赴港签约”很折腾? 不,“合法性”。亲自落笔的那一刻,代表着你的清醒和审慎,也确保了每一份保单都在香港法律的严密保护之下。真正重要的决定,都值得我们专程飞一次。 “理赔打官司”很可怕? 其实极少发生。香港保险投诉局的存在,就是为了保护投保人。更重要的是,保单条款清晰,保证与非保证写得明明白白。 中国香港政府保监局将 "公平待客"(Treat Customers Fairly) 作为核心监管原则,要求: 产品设计:需符合客户合理期望,避免复杂条款陷阱 ; 销售环节:禁止返佣、过度激励,确保中介人优先考虑客户需求 ; 理赔服务:必须透明化处理进度,不得歧视保单持有人 保险or理财?小孩子才做选择 郎教授说:保险归保险,理财归理财。 这句话,在20年前,或许是对的。 但今天,全球的顶尖富豪们都在用行动告诉我们:最顶级的理财,本身就自带保险的属性——安全、稳定、自带风险隔离与传承功能。 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将年金险(储蓄险的一种)作为他最大头的资产配置,到2012年,保险类资产更是占到了他总投资的90%,而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分别只占了1%和2%。 这些在商海中身经百战的精英,他们看不穿“骗局”吗? 不,他们看到的,恰恰是普通人看不到的深层价值:资产隔离的“防火墙”,财富传承的“安全锁”,以及面对人生风浪时,那艘永远不会沉没的“救生筏”。。 当一个人走过山丘,见过沧海,他所追求的,早已不是财富的增值,而是财富的安宁。 香港保险,不是一个让你一夜暴富的工具。 它更像一位守护者,深刻、洞察、充满人文关怀。它无法许你一个波澜壮阔的惊涛骇浪,但能给你一个无论风雨、都能安然停靠的温暖港湾。 所以,郎教授的“骗局论”,看看就好。 因为他和我们,讨论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东西。 他讨论的是如何投机,用短平快来衡量一切投资,而我们谈论的,是关于人生、关于家庭、关于如何抵御无常,和长久的守护爱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您的投保、银行开户等决定,建议咨询专业人士。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为商业用途。文字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